WFU

2021年4月24日 星期六

打疫苗有什麼併發症?疫苗險開賣,我該買嗎?


作者:林逸婷醫師





台灣新冠肺炎疫苗自2021年3/22起開打,目前第一到三類人員已接種完第一劑,4/21起也開放了特殊需求的民眾自費施打。

只是,打疫苗會不會很不舒服?副作用會不會很嚴重?我們是不是被當白老鼠?民眾往往有諸多的恐懼,導致接種意願低落。為了讓民眾安心接種疫苗,金管會已通過幾家產險業者的「疫苗保單」,商品在本月開始上市。

筆者身為第一線急診醫師,以我臨床上的觀察及醫學佐證資料,來解析一下「疫苗險」的賣點。
 

打疫苗之後不舒服住院的情況?


我們醫院是在3/22第一天就準時開打,接種的醫護非常踴躍。但是到了隔天,急診就炸了,開始一堆院內同仁來掛病號。我算了一下,大約佔當天就診人數的1/5左右。也就是看二三十個病人,其中五六個就是打疫苗不舒服的患者。

新冠疫苗對人體來說,是個全新的外來物啊!我們的免疫系統完全沒見過這種東西,因此會產生很激烈的免疫反應,造成發燒頭痛、倦怠無力、腸胃不適、全身酸痛等症狀,最後才能生成有保護力的抗體。

根據統計,接種疫苗後發燒的比率高達8至16%,但大多會在48小時內緩解。其實跑來急診,醫師也是愛莫能助,只能開個普拿疼,請你回家多喝水休息而已。

所以說,會因為這樣普遍的疫苗副作用就住院嗎?基本上不太可能,其實他們需要的是放假在家休息。

真正會住院的,是以下這些情形:


1. 嚴重過敏反應

其實接種疫苗的禁忌症裡,有一項就是「對疫苗成份過敏者不建議施打」。而疫苗的仿單上,也建議為了即時處理接種後發生率極低的嚴重過敏反應,打完疫苗後要留在現場觀察30分鐘,待沒有不適再離開。

嚴重過敏會有什麼反應?從皮膚起紅疹、發癢,到呼吸道水腫、血壓下降,甚至會窒息、休克、死亡。

慶幸的是,這是非常少見的情況,目前各國統計的比率約在「百萬分之五到二十」左右。而且這是可以治療的,患者需接受注射腎上腺素的緊急處置。


2. 疫苗引發的血栓及血小板過低症

AZ疫苗最令人害怕的就是形成血栓的風險,醫學上的正式名稱叫做VITT或是TTS。發生率在「百萬分之一到八」之間,是個極為罕見的免疫不良反應。

血栓症可能在接種後4~28天內發生。如果塞在腦部的靜脈竇,就會頭痛、視力模糊。如果塞在內臟血管,則會嚴重腹痛。塞在肺部,則會呼吸困難。無論如何,都是很嚴重的。

要是發生了該怎麼辦呢?目前的治療方式建議使用非肝素類抗凝劑以及靜脈免疫球蛋白。


3. 接種部位感染

接種部位疼痛是正常的,但若愈來愈紅腫,產生硬塊、膿瘍、持續發燒,就有可能是蜂窩性組織炎了,嚴重的話也需要住院。


重大不良反應,可申請「預防接種受害救濟」


如果完全沒有保險,打疫苗出事甚至死亡,可以得到什麼賠償幫助呢?

其實衛福部有成立一個「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」,跟藥害救濟有些類似,是藉由向疫苗廠商徵收經費,以設置疫苗受害者無過失補償的救濟管道。

(註:但是打疫苗出事,不能申請藥害救濟喔!藥害救濟是針對「正當使用合法藥物而受害者」,不包含疫苗。)





如果疑似疫苗不良反應而引起以上這些情況,無論公費或自費疫苗,都可以向當地衛生局提出申請。

但比較困擾的是,提出申請並不表示一定會理賠。還要通過審議小組的會議,才能決定此次不良事件是否跟疫苗有關,如果確定有相關性才會給予賠償。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,從送出申請到領到款項,可能耗時半年以上。總之,緩不濟急呀。


疫苗險解析


4/16才剛推出疫苗險,還好目前市面上只有兩家,不像上次防疫保單實在太多家,我整理了好久。





以下是細節解析的部份,魔鬼一樣在細節裡:


不良事件?不良反應?兩者大不同

首先必須解釋兩個常被搞混的專有名詞。

「不良事件」指的是在接種疫苗後所發生的「任何」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的事件。但其實不見得跟疫苗有關係,只是就那麼剛巧發生在打完疫苗之後。例如打完疫苗後發燒住院,最後證實是泌尿道感染引起,並不是疫苗的問題。但一開始可能會被當成不良事件通報。

「不良反應」則是注射疫苗後產生對身體有害的反應,且此反應跟疫苗接種之間,具有合理的因果關聯性。也就是這個反應確實是由疫苗所引起的,若當初沒打疫苗就不會發生了。

由此可見,不良事件的範圍,要比不良反應大上許多。有時不良事件在第一時間並無法確定是否是疫苗造成,需要經過足夠時間的調查或數據分析,才能做最後判斷。




富邦:14天內發生之「不良事件」

(6/4 更新:富邦從此時起,已放寬為28天內發生之不良事件囉!)

我原本以為富邦的認定較為寬鬆,尚未確認因果關係的不良事件仍可以理賠。但仔細一看,後面又有一但書:疫苗不良事件中出現之疾病或症狀「明顯非屬」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或疫苗仿單公告之不良反應症狀,不予理賠。所以其實條件也限縮的很窄,還是必須要很常見且很明確的疫苗併發症才有賠。

還有個缺點是只限打完疫苗的14天內發生的不良事件。但前面有說道,疫苗引發的血栓及血小板過低症在接種完28天內都有可能出現,這樣會出現漏洞。

然後富邦還包含了施打疫苗後,180天內仍染疫的補償保險,分別給予3萬及5萬的理賠。但是各位知道接種完兩劑COVID-19疫苗仍染疫的比率是多少嗎?以美國的資料來說,是0.008%。


安達:90天內發生之「不良反應」

安達產物的理賠,看起來比較大方,但它要求的是打完疫苗的90天內發生的「不良反應」,也就是必須確定這個住院情況,是疫苗所造成的,才會給予理賠。在認定上就比較嚴格一些,較容易引起爭議。


從前面幾段的解說看來,打完疫苗要住院還挺困難的。有些人或許會覺得賠償杯水車薪,條件又過於嚴苛。不過其實保費也不貴,自費接種COVID-19疫苗就600元了,有些人或許會覺得花個兩三百元加保險,買個心安也不錯。這部份我就不多做評論,留待大家自由選擇!


(本文保留所有權利,禁止網路媒體業者未授權轉載)


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